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被称为“慢性子”,因为它在早期发展缓慢且不容易出现症状。然而,一旦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疼痛等症状,这可能意味着肿瘤已经较大并对尿道造成了压迫,甚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为了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建议在体检时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PSA检查是一项简单的血液检查。血液样本需要抽取一小管进行检测。PSA数值反映了前列腺癌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若PSA值超过4.0纳克/毫升,特别是超过10.0纳克/毫升,就需要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甚至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接下来,请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秦晓健对此进行的科普解释。
秦晓健擅长进行泌尿系统肿瘤诊治,尤其擅长前列腺癌的微创根治,以及泌尿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晚期前列腺癌的转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等也有丰富的经验。
很多前列腺癌发现时已经进展到中晚期的原因有很多。一些潜在因素包括缺乏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的症状不太明显、男性对健康问题的忽视等。另外,前列腺癌通常生长缓慢,初期可能不引起明显症状,这使得早期发现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及早进行定期的前列腺癌筛查和检查尤为重要,有助于在癌症发展初期就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我国,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以筛查前列腺癌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导致早期诊断的情况并不普遍。据统计显示,超过2/3的前列腺癌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PSA检查为啥做得少?
前列腺癌早筛、早诊、早治意识不足,很少有人了解PSA检查与前列腺癌诊断的关系,因此缺乏对早期筛查的主动性;另外,前列腺癌多发于60岁以上男性,50岁以后发病率显著上升,但常规体检并未包括PSA检测。
目前,根据前列腺癌筛查共识,被认为处于高危人群的包括以下三类人,他们需要每1-2年进行PSA检查:
5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
如果一个人的家族史中有前列腺癌病史,比如他的兄弟或者父辈祖辈患有该疾病,那么他应该开始进行前列腺癌筛查的年龄应该调整为45岁。
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检测PSA水平,特别是如果在此之前发现PSA水平超过1纳克/毫升。
如果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超过4纳克/毫升,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直肠指诊、前列腺B超、核磁共振等来检查是否存在结节,并且可能需要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前列腺癌的可能。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不能说一定会导致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可能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但并非直接导致。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是前列腺疾病的常见形式,而前列腺癌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的风险因素,但并不是因果关系。
针对前列腺癌的预防,很多人都关心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他们想了解是否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会发展为前列腺癌,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联。
前列腺癌常常会表现出和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症状,比如尿频、尿痛等。有时候,前列腺癌患者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此外,前列腺癌患者通常也可能伴发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前列腺增生,因为前列腺炎可能导致前列腺细胞受损,引起慢性炎症反应,这会导致前列腺组织结构改变,从而可能促进前列腺增生或加重已有的增生情况。
前列腺炎的发生并不一定会导致前列腺癌,尽管它可能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实际上,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在发病机理、好发部位和发病率上都有所不同,因此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非常精准。进行早期筛查和检测对于确诊疾病至关重要,而治疗方案必须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来制定,以提高疗效和降低风险。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式涵盖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根治性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现在更加强调多学科诊疗,即医生会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或者采用多种治疗方式的组合。医生会通过检查来判断前列腺癌属于哪种风险类型,并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肿瘤的发展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
在过去20年中,前列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有显著改善,但对于晚期前列腺癌,尤其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治疗仍然存在挑战。研究表明,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有高达30%的患者存在HRR相关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是BRCA1/2基因突变。前列腺癌患者若存在该基因突变,通常疾病恶性程度更高。
基因检测在晚期前列腺癌和高危早期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相当于为患者提供了一次精准诊断,并且指导着后续的靶向治疗。这种检测还为前列腺癌的家族防控提供了依据。随着第二代测序(NGS)技术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从精准治疗中受益,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图文:健康时报
实习编辑:董晨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n/1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