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职位是自互联网商业以来才出现的,也就是常用于互联网公司。
随着商业经济发展逐渐数字化、网络化,现在实体企业也频繁出现“运营”职位,如运营总监、独立站运营、网店(淘宝、亚马逊等)运营、自媒体运营、直播运营……总之,各种各样的“运营”。KPI是企业考量运营们能力的工具。
“运营”本身没有专业技能要求,HR选择的最大衡量标准:是否有经验,也就是只要做过,就有可能被雇用。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运营”都来自哪里,是些什么人。甚至有些可能是刚大学毕业没两年去某个公司培训过,了解个皮毛,转脸应聘到其它公司就是骨干。
而企业也是给到“运营”足够大的权力,产品、美工、客服、技术、摄影、文案策划等都随时配合为其服务,原因就是老板从他这里要“业绩”。尤其是电商运营似乎代替了销售、营销。而企业认为运营能创造业绩,还要销售、营销、品牌人员干嘛?现在是数字化时代,有些企业干脆就省略了传统专业人员。
事实上,现代企业真的已“进化”到依靠“运营”就能打天下了吗?
实体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是有区别的,无论商业模式或是盈利模式都不相同,虽然线上电商、自媒体、直播、网络营销等已成为当下公司的标配,但从企业整体经营层面,这样做使得企业价值链造成割裂状态,比如:
1、辩识度不一致
你会看到有些企业亚马逊、天猫、小程序、网站等视觉呈现各不相同,有些甚至看不出是一个公司的,因各为其主操作运营,理由是消费群体不同,要适合平台销售。而事实是,主图、详情等视觉呈现,绝大多数是各个平台运营参考竞争对手让美工复制而成的。
2、品牌价值缺失
有时甚至在同一个平台,你能看到相同品牌的好几个店铺。名称、logo虽相同,但是产品主图、详情设计不同,同样的产品连价格也不同,消费者无从辨别哪个是正品,连品牌最基本的信息输出都不一致,更不用说品牌价值信息的传递。或许,这也是企业布下的局阵?
3、理念行为不一致
店铺、自媒体、直播等运营,为了各自的KPI好看,使出浑身解数、各出奇招,直接忽略掉考虑消费者。比如今年宝洁被曝出投诉的多起天猫店有假货、商家不退货、不退款;公众号发布侮辱女性的软文等。不但各个平台理念行为不一致,而且也有违企业的理念。
4、品牌形象无个性
个性无疑就是有别于同类竞争者的鲜明形象,无论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卖场形象。如果是从销售量高的商家去抄袭,可想而知给消费者留下的是什么,“相似”?“山寨”?那么你又是谁?
也可能有人会说:卖出货不就行了。
随着消费者对网络的成熟认知,这样能卖多久?同质化、比价格、玩套路,初次尝试买一次,还会有第二次吗?重点在于,不推广销量就会回落。得到的是短期销量,但是整个企业却日复一日推广费、人力、物力巨大付出,可替代性强,竞争力弱,叠加效益不大。
做长期生意的企业,最佳的状态是人找货、不销而销。达到这种境况,企业经营成本最低而且增长可持续。而实现“人找货”只要做好品牌建设就行,实现“不销而销”只要做到消费者复购率高。也就是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拥护,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怎么实现?
听起来似乎简单,但是要做到,需要老板在经营逻辑上改变,首先要考虑你的企业为何而存在?然后整体从市场战略层面考虑,再然后是企业整体的产品策略、营销策略、品牌策略。无论店铺、自媒体、网站、直播等都应在同一策略下分别执行运营。而这种全球视野、格局、高度下的战略、策略的制定,绝不是非专业人、各种“运营”所能做到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n/1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