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摆地摊的小商品 小商品批发市场(适合摆地摊的小商品头饰)

摆地摊的那年夏天

陈苏锦

去年夏天,我的一个熟人头一天邀请我和他去逛第二天的早市,去地摊儿淘旧书。我欣欣然答应,并和他乐滋滋地穿过人头攒动的早市卖蔬菜水果的地摊儿,在旧书地摊前淘来淘去……

回来的路上,我告诉他,我自己是摆过地摊的。

他问大姐那是哪年?

我说是一九九四年,夏天。

他是记者,他说我现场采访你一下,当时你咋想的?

我说那年春节过后,我结束了自己每天跑通勤的当老师的工作,调到机关里来了,相对轻松。那时兴隆台商业街“路岛”上兴夜市,每天晚上有很多人在摆地摊儿卖小商品,每天晚上那一条街也是兴隆台最热闹的街市,我没摆过地摊儿,想试试,还能挣点钱贴补家用,很简单。

然后熟人问我你上哪进货呢?

我说一周去沈阳五爱市场一次。

他问那挣钱吗?

我告诉他,如果星期天卖一天的话,一般可以收入百八十元钱,一个晚上最多的时候可以收入五十多。

他说,那也太多了,比当年咱们正常上班儿挣的多呀!

我说是,但你不知道那有多辛苦。你在下班之后在舒服的家里,在空调家里吃西瓜,吃冷饮,而摆地摊的人,流汗,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舍得买一个面包,更不舍得买一个冰点,而且在嘈杂声中,为了多揽一个顾客,会坚持到很晚,披星戴月地回家……

我跟他讲我自己若干次去沈阳上货的其中一次经历。

周五的夜里十二点,我和一个同伴儿从家里赶到现在五星级的“瑞诗酒店”门前,赶上有一辆专门去沈阳五爱市场进货的大客车。那时京沈高速还没通车,每次去沈阳只能走今天说的“底道”,当时从盘锦到沈阳正常得三个多小时。一路迷迷糊糊,早上不到四点就到了偌大的五爱市场,选东西去吧!十一点大客车在早上把人放下来的那个地方准吋启动,回盘锦。因为头一天晚上我怕夜里做车晕车晕吐,就没吃饭,现在把我饿的,顾不了那么多了,一边吃着第一盒盒饭,眼睛还瞅着旁边的面包。我到现在还一直认为那是我迄今为止吃的最好吃的盒饭。下午将近四点才能回到兴隆台,卸下东西,喝点水,洗把脸,五点钟,推上我的小车儿,摆上我上的货,主要是女士的短丝袜、长筒丝袜,男女都穿的花里糊哨的大背心。那时候的人相对今天的人还是保守,穿短丝袜穿长筒丝袜的人多,那袜子都特别好卖,不像现在满街光脚穿鞋是时尚。

我因为要摆地摊儿,找师傅焊了一个小推车,每天晚上用完了,就把小车和货都推到路岛斜对面马路的市委综合楼后院的收发室,我们的一个年长的亲戚在那里做门卫,他总乐呵呵地说,你图啥呀?

我的单位离“路岛”也就几百米的距离,下班儿了,我就过到夜市这边来卖东西,有一天,我们的局长和单位里的几个人吃完晚饭经过这边,看到我,说真是你在这摆摊啊,别人说起来我还没信呢!挺辛苦啊!

因为在这条街上摆摊儿,经常会看到摊主和顾客因为东西的好坏而吵架闹的睑红脖子粗的,我去了报社找到师哥商量怎么制作卡片如果质量有问题的话可退可换?他说这主意好,摆地摊儿还能想到这样,不容易!有了鼓励,我干脆到市委后院的印刷厂,找了相熟的老兄,用很便宜的价格印了铜板纸的可退可换的小商品卡片,生意更好了……

那一年的夏天,先生的一个做新闻记者的高中同学从北京来,说看看我摆地摊咋卖货呀?能张开嘴吗?他看到我,开玩笑说,咋的?家里养不活你啦?我说我自己也有工资,有啥养不活的,说不定哪天摆地摊还发家了呢!

有一天回家太累了,我把装着钱的包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直接上楼了,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再下楼看,那包,早已不知所踪……

我对熟人说,其实我只摆了两个月的地摊儿,基本上都是在夜市上摆摊儿,我知道我还不是最辛苦的,而且,我有稳定的工作的,心里又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辛苦,我知道挣钱那是不容易的,也理解那里的辛苦,我那时还经常把五岁的孩子从机关幼儿园放学时接来带在身边,我也想让他从小就知道,其实,赚钱,生活,都没那么多容易的事儿……

当二0二0年六月一日,武汉新冠疫情结束之后,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说,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我的心里非常舒服,因为,就是现在,早市,晚市,还有那么多摆地摊的人们,他们,为了生活,靠自己的双手,不等不靠,辛苦,勤劳,他们用自己的体力和心血撑起自己的生活,他们,是可敬的人!

我跟熟人说,不是谁都能去当高管,都去挣年薪的,也不能去责备那在摆地摊上辛苦赚钱的人的斤斤计较,因为没有谁能真正理解这小本儿生意人的辛苦。从前,很多年,街边小商小贩和城管的摩擦也不少,一个要生活,一个要精细管理城市,怎么看,都是一道不好解的题。好在中央文明办在二0二0年五月下文件了,不把路边地摊列为文明城市考核的硬件里了,我觉得这真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利好呢!

从前,我不知道这个词汇竟出自清代刘鄂著名的《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看那集上,人烟稠密,店面虽不多,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

摆地摊儿,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古已有之。世界发展到今天,地摊儿经济,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消失,而且一直很活跃,那正像总理说的那样,“是人间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在心里,我特别尊重摆地摊的人,他们凭自己实实在在的体力而辛苦赚钱生活,不怨天尤人。因为,我也摆过地摊儿,我知道,风里雨里,那里有多不容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n/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