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求职的经历。

然而,很多人凭着满腔的真诚和热情,凭着纯朴、厚道和本色,却处处碰壁,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很多人不怕失败,坚忍不拔,屡败屡战,却始终没有章法、不得要领, 不讲究应对之策,盲目、反复、天真地碰运气。即使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或者在学校时表现颇为出众的学生,面对云波诡谲的招聘市场也常常煞费苦心、不知所措,暗自神伤和叹息。

“我把简历投在沙滩上,被浪带走了;我把简历投在草坪上,被风带走了;我把简历投在天空中,被白云带走了;于是乎,我把简历贴满了大街小巷——我被城管带走了!”在大学校园流传一时的这段文字,成为许多大四学生求职心声的生动表达。

其实,求职是有对策的。“求”,即请求、寻求、探求、谋求、追求。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求职不但要靠实力,还要讲究些策略、方法、智慧。尤其在人才市场求职者明显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招聘方总是会不厌其烦地挑三拣四,故弄玄虚地花样翻新,而且往往高高在上、牛气哄哄。在此情形下,你别无他法,只有知己知彼地把握住它,只有对症下药地克制住它,只有有的放矢地降伏住它,只有投其所好地吸引住它…… 只有以圆熟老道的“策略”俘获它的芳心,才有可能胜出。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比尔·盖茨说:“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我想,这两句话用在求职者身上也是十分恰当的。
职场即人场,求职即求人。作为求职者,必须掌握“求” 的规律。不但要具备实力,更要学习点求职的技巧;不仅要执着地提升自己的硬实力,还要深入研究形形色色的招聘单位和招聘官们;不仅要有真诚和激情,更要把握求职的对策。求职其实就是一场求职者与招聘者的“战争”,“战争不相信眼泪”,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实力的落后还是思想、胆略、策略的落后。

求职难,招聘难,应当说既有求职者的问题,也有招聘者的问题。有的HR(人力资源管理,又称人事,本书指人事部门人员)吹嘘说“在短短的几分钟面试之内,或者在简历挑选的若干秒之内就能够立马识别出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这样的大话简直就是笑话。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白居易七律《放言》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是不是人才,是不是一个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怎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断定?难道,招聘官们都是火眼金睛?!

可见,招聘程序和招聘官并不一定完美无缺,求职应聘确有规律和章法可循。无数事例表明,那些善于把握和运用求职对策的应聘者都及时、顺利地拿到了offer(offer letter,录取通知),而很多人还在四处奔波,这样的鲜明对比足以引起思考和重视——求职没有灵丹妙药,更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机动灵活。一时的求职受挫也许不必过于纠结,而如果屡屡受挫,那就要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年秋冬季,大批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以后,扑面而来的就是阵阵的求职“寒风”,由于缺乏经验, 不懂求职策略,应聘屡屡受挫,只能在萧瑟的“寒风”中不停地、苦苦地求索。这本求职宝典虽然是为财税类专业大学生而写的,但其中的核心思想和案例无疑也适用于更多不同专业的同学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n/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