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我在头条上发表的《尊重市场定位 回顾北京出租车发展历程 试问未来将向何处去》的文章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阅读量目前已经上万,大家纷纷点赞评论以及转发。
之所以能够引起广大网友们的共鸣无外乎文中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中国出租汽车从业者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以及对出租车市场定位的重新认识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未来行业发展走向的思考。
今天我就针对一些网友提出的,网约车的出现是科技发展条件下的时代的进步这个话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一切事物的发展均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手机)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与融合为网约车提供了技术支持。严重背离市场价值,不合理市场定位造成的庞大的打车需求是催生出网约车的必要条件。
那些互联网出行平台的大咖们打着“科技改变生活”的幌子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为人们讲述着创新模式、智能出行,实际上骨子里就是:大规模组织没有运营资质的车辆进行非法载客运营。抽取佣金获得利益才是他们的本质。他们只是一群看准了商机,利用互联网技术堂而皇之的投机者,所谓技术进步也只不过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旧有商业模式进行的革新。
既然是一场革新,那它就一定带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扩张性,通过推翻旧有的商业模式来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主导市场新秩序,以此从中获利。
网约车的准确定义是:网络预约出租车,名字起得再花哨(什么快车、特惠快车、优享、礼橙专车等等)那都是营销手段,它归根结底就是“出租车”迎来送往载客运营就是它干的活。有很多老师傅或者岁数年长些的朋友还记得北京街头曾经短暂地出现过有一种叫做“接送服务”的车辆吗?令人啼笑皆非,不得不佩服中国人对文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接送服务”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干预下,不久便销声匿迹了,现如今他们的徒子徒孙们看准时机再次衍生而来。
社会历史的进步一定是以人为本,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不应以击垮千百万从业者的生计,牺牲他们身后无数的家庭作为代价,否则这种所谓的进步没有任何意义。
又有人会说网约车多了,便宜了,老百姓得实惠呀,不就是造福于民吗?那只是狭隘意义上的造福于民!我们不是生活在人烟稀少的荒漠里,而是拥挤的城市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大交通的概念。请问一列地铁列车、公交巴士所承载的运力需要用多少辆网约车出租车才能完成?无休止泛滥发展的网约车只是满足了少数人的需求,而伤害的却是更多人的利益,让本就拥堵的道路更加拥堵,包括从业者自身也是受害者,僧多粥少的局面只会越加的严重,他们只能一代新人换旧人,网络出行平台背后的投资人考虑的只会是自己的投资回报率,而无暇顾及从业者的劳动价值,他们只会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让司机为了增加收入而疲于奔命。
他们经过不断的野蛮生长庞大扩张,获得全国数亿计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数据以及足以危害到国家安全的国家交通地理数据,并以此为筹码摇尾乞怜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远到大洋彼岸的敌国上市,为他们的海外投资人圈钱获利。
所以说这哪里是什么时代的进步?充其量是商业模式的更迭,嗅觉敏锐的资本利用新模式玩了一场资本游戏,当游戏结束,一切将归于平静。
真正的社会进步是网络出行平台的社会公益化,是资本向回报率较低的公共交通领域的投入(这一点看起来很难),是出租车(包括合法的网约出租车)回归到它合理的定位上来,尊重从业者的劳动价值,让真正属于它的客户群用更为合理的价格购买更为优质的服务,让司乘双方不再有怨气。让更多的人在公共交通中享受到低成本快捷方便的出行服务,让人民都享有幸福感,获得感。
以上就是小编对目前出行市场现状做出的深刻思考,如有偏颇不足之处还望指正。欢迎读者朋友们来到我的评论席发表您的看法。
喜欢我文章的读者朋友们请关注我,我将持续发表动态跟踪社会热点问题,还请您点赞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n/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