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这次疫情的真正原因(这次疫情出现的原因)

素以“精准防控”著称的上海,破防了。上海暴发的这波疫情,感染者累计已超过60万人,远超当年的武汉疫情。

上海提出和实施的精准防控,是低成本的防控策略。

精准防控基于上海高效的城市管理素养,源于江南文化的积淀。在输入型病例占全国1/3的情况下,两年多来,上海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使得上海市民的生活、工作几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上海疫情暴发之前,防控无疑是成功的。静安区愚园路出现疫情,只封闭一家奶茶店的案例,其“精准”二字更是成为全国各家媒体竞相传播的热闻,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美谈。

上海破防了,一时间各种评论、传说充斥于新媒体。是上海不愿贯彻“动态清零”方针?是不能做到“精准防控”?是防控不力?甚至是上海市想独行其事,创造出不同于国家卫健委防控模式?不一而足。

上海这波疫情是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奥密克戎毒株极强的传播力和隐匿性是众所周知的。疫情暴发之前,张文宏就曾告诫过“如果有充分的传播机会,一个感染者十天后可传染1000个人。”但是国家卫健委专家和上海市的防疫专家都曾说过,“用以前一直采取的办法,也能防控好奥密克戎。”

问题就出在这里。看看精准防控指导下的防控手段有哪些?

1、所有医院设发热门诊。

2、所有药店禁售退烧药物。

3、高风险人群的核酸样本筛查。

4、发现阳性感染者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快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上海市在这方面不可谓不快,一线防疫人员甚至连夜行动。

这四个手段,很好地应对了奥密克戎极强的传播力,但低估了奥密克戎毒株的隐匿性。

上海这波疫情发现的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之比是1:9。

强化精准防控一直行之有效的四个手段,能适应奥密克戎不同于原始毒株的极强的传播力,但不能解决奥密克戎毒株的隐匿性。

当发现华亭宾馆防控不严,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走向社会,并出现社区传播时,没有及时改变策略,造成大面积传播蔓延。

发现了一个有症状的感染者的同时放任了九个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当出现社区传播时,继续把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线防疫工作者的重点时,锁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收效甚微。须知,流行病学调查不能及时地、全面地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当奥密克戎毒株出现社区传播时,与时俱进的策略应该是核酸普筛。核酸普筛是更积极的策略。即便不进行封闭,允许人员流动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区域的核酸普筛,也可通过取得的数据,对当前疫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核酸普筛是一个高成本的策略,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精准防控下的策略。故从唤起民众的参与度上应舍弃精准防控这一口号。

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卫健委已经意识到核酸普筛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在全市建设相对固定的近万个核酸检测采样点。黄浦区则计划为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固定的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建立,不仅方便了市民,也可避免动辄封城,降低核酸普筛导致的高社会成本。

祝愿上海市战胜这波疫情后,重新走到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的队伍之首。

我的心愿是“还我上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n/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