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说的是练武之人讲究出手要快。同样,写作也要尽量快。特别是在党政军机关工作的人,往往是今天交给写材料任务,明天甚至当天就要稿子。不容得你不快。如果说一个人文字能力还可以,就是写得慢,得到这种评价就是很一般了。
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了快节奏,无论是写公文,还是写软文还是视频文案,很多情况下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不仅比质量,而且是比时间,比速度。
公文写作有什么诀窍可以做到入手快、出手快?
回答是善于学习借鉴。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实际上我们写作任何文稿文案,可以也应该在吸收和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来进行,站在巨人肩膀上来提高,不需要从最低的启蒙的层次开始。
高手写作的现成品和精品文章,既为我们提供了吸收和借鉴的便利条件,也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经验和方法。我们要善于学习借鉴。
我以前在这方面吃过亏,我把借鉴看成是抄袭,秉承的信条就是一切出于自身,别人写得再好,我也不参考,就靠自己写,结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我要表达的东西,是我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再去看别人的文章,别人早写出来了,内容都差不多,实际上这就是在时间上吃了亏。
有没有借鉴,会不会借鉴,有高下、文野和快慢之分。有借鉴的人无论是作品质量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绝对是快,没有借鉴的人那肯定是慢。所以要重视学习借鉴。事实上所有高质量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借鉴了前人的成果。
为什么作家会形成流派呢?现代文学中一些著名的流派,如荷花淀派、山药蛋派等等,这派那派,还不都是借鉴知名作家形成的一个个流派。有些作家创作开始就是模仿借鉴,看哪个作家的风格适合自己,比如鲁迅的风格适合你,就把鲁迅所写的东西都拿来分析研究,你认为茅盾的写作路子很适合你,就把他的作品全都拿来看,通过模仿借鉴,当自己写的作品达到较高的水平时,也就等于加入了以鲁迅或茅盾为主的流派。
从文学创作来说是如此,那么我们从事其它他写作也应该这样。公文写作的格式,虽有严格的规定,但并不复杂,往往是一看就懂,找现成的同类公文借鉴一下就可以了。就公文的内容而言,从下到上,一级比一级的水平高,在贯彻执行其公文精神的同时,也应借鉴其公文写作的方法。要牢记借鉴不是耻辱的事,而是一种捷径。
(一)借鉴格式。初到机关或初学写公文的朋友要紧的是看本单位现有的文件。看各种文件的格式都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要求,然后照葫芦画瓢,自己写。写完之后再进行比照修改。一回生,两回熟,写上几次,格式就掌握了。
(二)借鉴观点。虽然文章贵在有独到的见解,有对人产生启发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是靠人们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到的,别人有了独到的见解了,我们就可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借用。写公文借鉴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更重要的是启发自己的思考,从中感悟别人的思路和方法,别人是怎样得到或形成这些观点的,在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借鉴,收获更大。
(三)借鉴事例。比如写讲话稿,有些很生动的事例我们找不到,别人材料里面有,我们就拿过来在注明出处的前提下使用到自己的公文里。但写正式公文时借鉴事例需慎重,可以据此找本单位类似的事例,但不能照抄照搬。
(四)借鉴结构方式。读别人写的公文,在理解内容的同时,还要看看其结构方式是什么样的,是时间顺序的结构,还是逻辑顺序的结构,或者是复式结构,我们都可以借鉴。
结构的方式反映的是思路,而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了并且是正确的,那么公文的写作就容易了。思路能不能尽快形成,需要善于借鉴和在实践中的历练。
我们借鉴中的“会抄”和不会抄如何区分?你“抄”了别人的东西以后,别人看不出你是“抄”的这就是“会抄”,而你抄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抄哪里的这就是不会。
也就是说,会抄是指不漏痕迹的,别人都不认为你是抄来的,这就高明。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一切借鉴都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的体会就是开始收集素材的时候到处抄,看几遍都熟悉了就把他们丢在一边,然后凭我的记忆重新组织语言写出来,记得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写出来之后别人一般看不出来,因为是经过了自己的消化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
千万不要这抄一段那抄一段,拼凑成大杂烩,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堆素材。你要仿造一座楼房,你不能把别人的房子搬过来,你也搬不动,我们要把可借鉴的房子"敲碎”,把有用的砖头、有用的钢筋捡过来,门窗也卸过来。写文章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别人的文章打碎",要他的钢筋(结构)、砖头(事例),这样才是消化吸收后的借鉴。这个办法要是掌握好了,能力就可以快速提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n/1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