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赚钱的认知历经了三个时期,分别是
1.懵懂期,我对钱没概念。
但我知道要今日干活,明天才有饭吃。
所以,10来岁,我便学了民间各种手艺,并通过这些手艺,赚到了零花钱。
2.懂事期,我对钱似懂非懂。
但我做过各种兼职,包括路边派单、服务员、收银员、兼职老师、摆地摊等。
毕业后,我先后进入台企和港企。
但后来,我不太喜欢这种靠劳动赚钱的工作模式。
重点是我意识到再这样干下去,很没“钱”途。
所以,我就退出职场,成为一个“半自由职业者”。
3.觉悟期,我开始为自己打工。
毕业后,我开始思考是否有一份工作,既是自己喜欢的,也能赚钱,最好还有“躺赚”的机会。
甚至,我开始有财务自由的美梦。
我设想有一天:我和家人能不为钱财所束缚。我们能自由生活。
但年少无知,我空有一身想法,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重点是我明明很需要钱,却不想为之付出努力。
在我的认知中,钱不是一个好东西,谈钱意味着伤感情。
可人们却常以一个人是否会赚钱为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
这就让我一度陷入了困惑之中。
为了解惑,2018年,我走进了书的世界。
转眼来到2019年,我开始做读书营。
有一天,有人向我推荐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阅读,序言中的这两句话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 知识工作者直到最近才逐渐增多。
- 今天,由知识工作者构成的组织比比皆是,而且都颇有规模。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由组织化的机构形成的社会。其中的每一个机构,包括军事机构,都在把重心转向知识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智慧,而不是发达的肌肉或灵巧的双手。
看完,我在想:自己能否成为一位知识工作者。
然而,那时的我,并不懂知识工作者。
直到如今,我才明白它其实包含各行各业的工作,比如投资人、咨询者,知识博主,读书博主等等。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早已成为了知识工作者。
比如,就在昨天,突然有大佬直接付费向我咨询如何做读书社群。
这是我的经验变现,也是知识变现。
好!我们进入今天要分享的正题。
01
为什么你要做知识博主?
我总结你三点原因:
第一:我们运气很好,活在一个好的时代。
如今,我们拿着一部手机,就可以“云办公”、“云赚钱”。
只要你脑子里有知识可分享就行。
只要你分享的内容,对别人有价值。
你就可以当知识博主。
你就不愁养不活自己。
这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普通人的新机遇。
第二:知识博主,本质上一群高效学习者。
为什么?
费曼学习法中讲到最好的方法方法是以教为学。
我总结出来的三套高效学习方法,分别是以写带读、以教为学和事上练。
这些都是知识博主身上有的特征。
因为知识博主的工作本身就是输入知识、思考、加工知识并对外输出内容。
也就是说,会学习的人,不一定能成为知识博主。但优秀的知识博主,一定是会学会的。
第三:赚钱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知识博主卖的不是知识,而是信息差。
而信息差能加快发展速度。
德鲁克说:你要思考自己能为组织贡献什么?”
而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换句话说,如果你有一技之长,并能快速帮助老板们解决问题。你就有可能能赚到钱。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老板如何赚钱的知识博主,是最为容易赚钱的。
因为老板们花钱买你的知识和经。这也是一种利用信息差赚钱的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活在最适合当知识博主的时代。
并且,知识博主是一个助人助己的工作。
02.
我们该如何成为一个会赚钱的知识博主?
德鲁克说:“当今知识社会,人人都要学习。”
换句话说,我们要成为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
但华杉老师在《华杉讲透大学中庸》中说,如果要找到一门《学习学》,那我觉得,儒家思想,从理学到心学,就是最好的学习学。
具体怎么做?
华杉说:“学习学五条,少一条就不是真学习”。
这五条来源于《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华杉详解】
第一:博学。
学习首先是一个数据录入和积累的过程,学习怎么学通的呢?都是触类旁通。
你脑子里的数据要够多,它们之间才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
在这里,华杉还回答了两个读书问题。
有朋友曾经问华杉:
“为什么你读书能记住,而我读书却老是记不住呢?”
华杉说:“因为你没读完。”
朋友继续问:但是,也有的书我读完了,也还是记不住,为什么?”
华杉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你只读了一遍。”
我深以为然。
如果你既能读完一本书,又能多读几次,那你就不会纠结自己为什么记不住。
还有,我一直认为读书不是要记忆的,而是要运用的。
第二:审问
不会就问题,不懂就回到懂,就是如此简单。
第三:慎思。
华杉这里有两个意思:
一是问得明白了,回家还要自己仔细思索,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然后有所得。
二是别钻牛角尖。
第四:明辨。
第五:笃行。
我的理解是内心笃定要去做。
然而,现实的大多数人总是【我心漂浮不定】,总是处于我想做,但不敢做的情绪内耗之中。
这也是引出了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华杉详解】知行合一有两个标准:
一是他观点立场鲜明,从来没变过。
二是他坚持做的事情从来没有停过。
主要是参照孔子说的这句话:“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gǔ)擭(huò)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另外,孔子还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华杉翻译:学习的三大功夫分别是读书、写作、朗诵。
这也是我经常对你们说的:听说读写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也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
怎么学?
在书中,华杉老师还特别解释了学习的三个层次,
分别是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第一种,是天生就按原则做,这叫“生知安行”。
只要不按原则做,他心里就不安、不舒服,会自动矫正过来。
第二种,是“学知利行”。
要知道了、理解了这样做对自己有利、能得,然后才去做。
第三种,是“困知勉行”。
得了教训,受到教育之后,再勉强自己去做。
【总结一下】
- 天生就知道如何做,如人性的本性,吃喝玩乐。
- 学完后,就知道如何做,如教育。
- 吃了亏后,才顿悟要如何做,如复盘。
这就是对应三种不同的学习境界。
此外,孔子还说学习的三大标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标准一:学习要用心记。
- 标准二:学而不厌,日日练功。
- 标准三:把知识交给他人,不会感觉厌烦。
这也是孔子说的做老师有标准分别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好啦!以上就是我结合儒家思想,和你分享的内容。
我希望你看完能开始顿悟:
成为一位赚钱知识博主第一步是先学会学习。
我是@读旅世界
读书赋能,普通人也能实现价值变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n/11515.html